近日,储罐领域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动态,涵盖技术创新、项目推进以及国际局势影响下的能源设施变动等多个关键层面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众多企业纷纷取得突破性成果。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 “一种大型覆土式储罐整体热处理方法” 专利(公开号 CN120519673A)备受瞩目。该专利通过在储罐内部悬吊多组电加热体结构,实现了覆土式储罐的整体热处理,成功攻克了因罐体细长而只能进行分段或局部热处理的技术难题,极大提升了热处理去应力的效果。无锡鸿氟防腐设备有限公司获得的 “一种钢衬储罐生产用焊接除锈装置” 专利(授权公告号 CN223251318U)也为行业带来新变革。该装置通过固定机构牢牢夹持储罐两端,确保除锈过程中储罐位置稳定,同时利用打磨除锈机构和集屑机构,既节约了用水,又有效收集锈屑,避免其四处飘散。此外,江苏泰瑞联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 “一种减震降噪式空气储罐” 专利(授权公告号 CN223242533U),通过对出气管路的独特设计,逐步缩径并增加出气行程,改变管道振动频率,有效减弱气体排出时的蜂鸣声,防止罐体共振导致电控安全阀频繁跳脱 。
项目推进方面,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正在积极开展 2025 年炼油储运部部分储罐清理工作,并引入移动 VOCs 治理设施(4 台,处理量≥300m³/ 小时)。该举措旨在防止储罐蒸煮、吹扫气污染周边空气,避免异味扰民事件发生。项目预算金额 150 万元(含税),计划于 8 月 31 日前完成,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。
而在国际局势影响下,俄乌冲突对能源设施中的储罐造成了严重破坏。8 月 18 日晚至 19 日凌晨,俄军对乌克兰克列缅丘格炼油厂展开大规模攻击,先出动 150 架无人机,随后用导弹轰炸。该炼油厂作为乌克兰最大的石油加工厂,多个储油罐被炸毁,产能遭受重创,约 60% 的产能陷入瘫痪。此前,8 月 6 日俄军袭击了敖德萨地区南部的奥尔洛夫卡加气站,该加气站是 “土耳其溪” 管道乌克兰段的关键节点,空袭导致乌克兰与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合作受阻。这些袭击不仅对俄乌双方的能源供应体系产生冲击,还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,布伦特原油单日涨幅达 4.2%,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突破 2200 欧元 / 千立方米 。
业内人士指出,技术创新将推动储罐在制造、维护等环节的性能提升,项目的有序推进有助于能源存储与环保工作,而国际冲突下能源设施的受损则警示着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,储罐领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。